心肺汤里加什么好吃?
这个汤味道好极了,我每年入冬都会喝好几碗的! 原料很简单: 瘦肉、白萝卜、姜; 配料是: 南杏仁(没有可以不加)、蜜枣、盐。 把肉洗干净,飞水去血沫后,再冲洗干净。 然后把所有的辅料和主料都放进高压锅或电饭煲中,加点水,炖个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喝汤了。 我没放过猪油进去煮,所以汤汁没那么白。 如果你喜欢清淡一些的,可以直接喝,但我喜欢更油润一些的口感,所以我会在汤里放点葱花、香菜,淋上生抽,拌着米饭吃。 香喷喷的,一碗饭很快就扫光啦~
其实,这个汤里加入任何食材都没有问题的,只要你觉得味道好,你就可以放。 我曾经试过加入山药和胡萝卜,也很好喝哦~
当然你可以加入更多其他的东西,比如花生、莲子、百合什么的。 其实我最开始喝这个汤的时候,里面是有鱼肉的哦,不过后来被我删掉了,我怕有刺卡到喉咙。 有鱼刺不可怕,喝之前仔细清掏一下就可以了。 这道汤不但好喝,营养也很丰富的呀。 肺为娇脏,不耐寒热,喜温和湿润的环境。
保护肺部健康,我们从饮食方面就要多注意了。 这个汤可以生津止渴、润肺止咳、健脾养胃,还可以美容润肤呢,爱美的菇凉们千万不能错过了哦~
汤是广东人餐桌上经常见到的美食。广东民谚“宁可一日无肉,不可一日无汤”,更是在中国广为流传。实际上,在中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中,喝汤十分普遍。不过,不同地区、不同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汤。
据史书记载,北方草原民族自古便有用牛、羊肉炖汤的习惯。相传匈奴人用整羊煮的“古朵汤”,营养味醇,有“一家喝了古朵汤,三天不知油盐香”的说法。
汉族人也有喝汤的习惯。过去中原地区交通不便,新鲜蔬菜不易保存,便用豆腐和肉食加水同煮,既炖出了美味,又能补充新鲜蔬菜短缺造成的营养失衡。千百年来,“白菜炖豆腐”、“豆腐烧肉”等成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家常菜。
而在气候炎热的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,“清汤寡水”的汤品更符合“清补”的饮食概念,因此,各种以瘦肉、猪骨、鸡、鸭等为原料的“清汤”就成了当地人离不开的美食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不但把“喝汤”作为一种饮食习惯,更开发出许多不同功效的汤品,如滋补、美容、减肥和治疗疾病等汤品。“以形补形”、“以脏补脏”是中国特有的食疗理念。民间广为流传“鱼头汤补脑”、“牛肉汤壮筋骨”、“猪脚姜浸酒汤补妇人”、“冬虫夏草老母鸡汤补虚损”等说法。这些说法在现代营养学中也得到了部分证实。
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两道有疗效的美味汤品——养心汤、补肺汤。
养心汤
材料:人参10克,浮小麦15克,龙眼肉20克,大枣5枚。将人参(可选择红参)研成细末。龙眼、大枣洗净。小麦洗净放入锅中,注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,撇去浮沫,改用小火煮至小麦熟烂,再加入人参末、龙眼肉、大枣煮至枣熟透、肉软,放入冰糖搅匀,隔日服用一次,一般7日为一疗程。
功效:养心敛液,宁心除烦,安神健脑。适用于经常性失眠、心血不足、心悸怔忡、心血耗损及热症、烦躁之患者,并对神经衰弱患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。
小贴士
1、煎人参汤时,一定要用沙锅或瓷锅,不能用铁锅和铝锅,以防止人参中所含的甙类成分与金属起化学反应,发生变质等不良现象。
2、在煎人参汤时,不能用铜锅,这是因为人参中的甙类成分能溶解铜,在汤液中如含有铜离子,喝入人体内能阻止消化酶的正常活动,影响食物的消化,有损于人体的健康。
补肺汤
材料:铁扫帚30克,百合20克,玉竹15克,北沙参15克。将上述四味药洗净放入锅中,注入适量清水,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至百合熟烂,放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,随量服用,一般5日为一疗程。
功效:润肺清热,益气滋阴,生津止咳,定喘。适用于反复性咳嗽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肺结核、肺气肿干咳少痰、两颧潮红以及百日咳患者,并对肺源性心脏病和咽炎有一定的辅助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