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炸灌肠哪里好吃?

顾雪见顾雪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老北京小吃里,炸灌肠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存在。说是炸灌肠,其实应该是“熏”灌肠。 以前没有烤箱,做熏酱都是直接架一口锅,下面烧着柴火,把加工好的食材放进去,盖紧盖子,利用锅底的余温,慢慢蒸出来。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。现在用烤箱制作的方式也是由此而来。

说起这个“熏”字,可能很多朋友不太明白,为什么别的肉都能卤能炒还能炖,偏偏这肠要“熏”。其实啊,这是个方言词儿——“熏”就是“腌”的意思。 以前的北京城不是一座座孤岛,而是由一条条胡同串起来的。每个胡同都有每个胡同的脾气。比方说这条胡同是条东西走向的街,那它西口的名称就可能叫作“西横街”或“西大街”;而南、北、东三条街口各有一个,分别称为“南小街”“北小街”“大栅栏”(大栅栏本来叫作“大栅栏”)。这些街口的名字充满了市井的韵味和特色。其中“大栅栏”的这个“栅栏”其实就指的就是用来阻挡牲畜进入的矮墙——这是北京话中“栅”字的独特用法。而这个“栏”字在北京话里则多指“猪圈”一类的设施。

老北京的炸灌肠,其实就是源于这种用灶台土法子做出来的烟熏豆腐卷。

过去,只有家境宽裕的人家才备得起灶,一般人家都是到茶馆里去煮茶水、烙点心。所以,过去老北京人说穷,会说“我家穷得连个炉子都没得住”(炉子就是“灶台”)。 而有了炉子还不算有灶台,还得有锅才有办法做饭。没锅可不行,过去老北京人做饭多用砂锅,讲究“轻油少水”。因为条件所限,他们往往得把切好的菜放在锅里乱揉一气再盖上盖子,做出的菜往往是“一锅煮”出来的。

后来出现了电炉子,于是出现了用电炉子做饭的家庭。电炉子里不能干烧,得搁水,这就形成了“电磁锅”。再用电磁锅煮开水,就形成了“电热杯”。再后来,技术进步了,才有了电饭锅。 用灶台做出来的美食可不止这一种,还有火烧、贴饽饽熬鱼、扒糕……但要说这灶台里最打头阵的美食,那肯定是这炸酥香脆的炸灌肠了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