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花怎么做着好吃?
“春雨惊春风,夏木阴如织”。在万物生长、绿意盎然的五月,梨花绽放。它不像樱花那样绚烂多姿、也不像桃花那么娇气惹人怜爱。一树一树的素白淡雅、孤傲冷艳——像极了君子之风。于是,就有了古人咏唱的“绿野晴天暮”和“雨细轻风柳”;也有了文人墨客以梨花的洁白无瑕描绘少女的脸庞(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芙蓉如面柳如眉”)、渲染春日的明媚(王维《田园乐》:“桃红复含宿雨,柳绿更带朝烟。”),乃至寄托哀思(李煜《子夜歌》: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。”)…… 当然,最著名的要数唐玄宗因迷恋贵妃杨玉环而作的《太清仙谱》了——“玉液洒枯荄(gāi),金浆灌蕊枝。灵妃挥袂处,芳径散琼丝。”
唐代是个崇尚白色的朝代,白色代表了纯洁与高雅。李白就曾在诗中描写道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”所以啊,不管是“云想衣裳”还是“玉液浇根”,皆反映了以白为美的审美取向。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天底下只有你是白的,其他都是黑的! 所以啊,当唐帝被梨花惊艳到无以复加的时候,他下令让梨园弟子们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首饰、器物,还把“御制梨花赋”刻成石碑,立在了梨花苑里。其用心之良苦,可见一斑。 到了宋代,宋人喜爱吃“冰梨”,把新鲜的水晶梨浸在冰糖水里,再撒些干桂花,吃起来凉丝丝、甜蜜蜜,还带着一股怡人的香味~
时至明清,食梨的方法越来越多。有将新摘下的梨子煮熟后榨汁喝(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》:“若未熟者,则以水浸之,或渍以盐水,或以冰糖收干而食。")还有用冰糖、雪梨炖成一锅汤饮(《本草求源》载:“清肺热,润肺燥,生津止渴。治咳嗽,痰涎。")。 至于现在,做法更是层出不穷。有把梨子和排骨炖到一起吃的(《中国药膳学》:“清肺化痰,健脾益气。治肺虚干咳,肺热痰嗽。"),也有用冰糖、银耳熬出一碗浓甜汤喝的(《中国医药大辞典》:“清热润燥,生津止咳。治肺结核,阴虚咳嗽,痰中带血。")。当然还有把它做成糖水罐头食用的。 不过,我最喜欢的吃法还属腌梨。这得归功于我的奶奶。记得小时候住在农村,每至清明前后,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些咸菜。
奶奶做的腌菜最好吃了,尤其是腌梨。她用的梨不大,皮色青黄,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蜡样的东西覆盖着。我总觉得这样的梨才好吃。洗干净后,削去果皮,切成薄片。然后,一层盐一层梨地码放在坛子里。如果放一点辣椒酱和八角的话,味道更好。几天后,就可以取出来吃了。咸辣的味道融合在脆生生的梨片里,一口咬下去,清香四溢。那滋味,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唇齿留香、回味无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