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坡肉好吃么?
“东坡”二字,在苏浙两地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和来历。 苏州人吃红烧肉,叫“东坡肉”;杭州人吃红烧肉,叫“红烧肉”或“东坡饼”(用猪肉与酒一起制作而成的美食)——这是南宋以来江南民间对苏东坡的尊称。
到了明代末年,人们用“东坡”称呼美食家,又多了“清供”的意思。 如李渔《闲情偶寄》之“器识”篇:“至若茶壶、酒海及一切肴馔,当不使俗,以东坡为名。”
而清代袁枚的《随园食单·小餐饭》中记述的小餐饭做法: “用猪五花肉并葱、生姜佐料,先炖熟烂,再上锅蒸,极烂且滑。” 做法虽然相似,但比起现在苏浙一带常见的“东坡肉”来,却少了“清水煮肉”这一步。
究其原因,可能是文人饮食追求“清淡”的缘故吧! 事实上,据记载苏东坡喜欢吃的猪肉的做法是“清水煮”而不是“清水炖”——他在黄州时所写的《食猪肉》有“待他自熟莫餐”一句可证。
那为什么要加上一句“慢着火、少着水,火气熏腾,早晚一炊熟”呢? 我想是为了说明“清水煮肉”时的技巧:小火慢炖,让肉块充分入味儿。 那么,为什么现在的“东坡肉”又多出了“酱油、红糖”等调料呢?
我认为有可能是为了迎合“文人饮食”的喜好。因为用红糖代替了冰糖,这做出来的菜肴颜色更为深红,看上去就更“有文化”一些。 而加了生抽或者老抽,味道就更咸鲜,跟江南地区传统口味相接近。 所以啊,从“东坡肉”这个名字到具体做法,都是和苏东坡关系不那么直接的。这些做法和名称,很可能是明清以后江南文人和厨师共同创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