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烫火锅好吃?

澹台采格澹台采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烫”是火锅最原始的吃法,即水沸后下菜烫熟而食。“烫”字,《辞海》里说其意为“沸水浸煮”;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里解释为“用开水泡(māo)。” 可见,“烫”就是水沸腾后把食材扔进锅里泡的意思。所以,只有水沸腾了才能“烫”。如果像涮羊肉那样,水还没开就把食物扔进去,那是“炖”或“焖”。

现在流行的说唱火锅不是历史的本真,它起源于清末民初,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开始盛行。 那么,清廷末年宫廷里会不会有“烫”火锅的记载呢?我来考证一下。 据载,乾隆皇帝喜欢吃鱼,为了能在御膳房吃到新鲜鱼汤,特意在御花园里养了一池子鱼。他喜欢亲自挑选猎物,然后让太监、宫女们做给他吃。有一次,他吃了太监做的火锅,觉得味道很好,于是就传赏给后宫众人享用。看来,乾隆皇帝是可以享受到烫火锅的滋味的。 但乾隆帝死后不久,这种烫火的火锅就从皇宫中消失了。我想原因大概是两个:一是太后不喜欢这味儿(毕竟是太监做的啊!)二是怕皇后和妃嫔们吃了烫火锅烫伤嘴。毕竟,故宫里的娘娘们可都是大家闺秀出身的哦~

到了民国时期,人们依然记着乾隆皇帝喜欢烫火锅的事儿。于是,有些文人便写诗嘲讽那些大老粗皇帝,如吴梅村的《故宫春》:禁苑春来草木薰,昭阳早赐紫袍勋。金盘玉箸迎佳候,银碗冰锅荐喜升。雪腻酥香新烤荔,云浓味美旧烧豚。九重天子真风流,元夕灯窗宴小群。

当然,诗里也提到了“冰锅”“雪腻”等词儿,说明当时的火锅原料比较单一:无非牛羊肉之类的。 一直到49年之后,人们还在这么描述火锅的气味:“一些人不问青红皂白就认定火锅是穷人的食品……其实,火锅是有悠久的历史的,而且是很讲究的……” 1963年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火锅专著——魏素青所著的《火锅》。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火锅的起源、发展以及制作方式。 不过,那时候的火锅用料也是单一化了,几乎清一色的牛羊肉。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,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人们开始用野生菌、蔬菜来烫火锅,火锅才算有了多元化的用料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