瓠瓜怎么烧好吃?

鲍启位鲍启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瓢”,就是我们现在吃的葫芦瓜、西瓜等。 “瓠”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两个意思:一个是念 hù 的时候,指一种长形的叶子菜——莴苣(也就是西方人吃西餐时的生菜);另一个是念 huǒ 的时候,特指一种竹子或竹子的制品。 “瓠”在古代还有第三个意思——“瓢”。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这个“瓢”的意思了。但古书上有很多关于它的记载。如《庄子·秋水》中有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泾流之大,两涘云飞。”这里的“泗”就是水鸟身上的羽翼之“瓢”。 再比如《礼记·檀弓下》中就有这样的句子:“君赐食,必正坐举箸(zhǔ),右执爵(jué),三餐而尽之。”这里的“箸”也是指筷子。 这些古代的“瓢”和我们今天吃的葫芦瓜、西瓜等没有关系,而是指某些物体中间细长的部分,像竹子的东西一般都可以叫“匏”或者“瓠”。所以古人用“瓠”来称呼今天所说的“西葫芦”“南瓜”“丝瓜”“黄瓜”等。 除了上面提到的东西之外,古人还以“瓠”代称许多别的蔬菜瓜果。由于文字的演变,这些事物古代所用的“瓠”字到现在已经变成形近音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字了。对这些事物的称谓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要认识和理解这种变化,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汉字的一些特点了。

首先,我们来看看“南”字。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成这样: 这个字形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。人的头上长着长长的头发,象征男人有胡子。人的两边分别是“止”和“戈”,这两个字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,即“停止”的意思。“南”的意思是“人站在中央,四面八方都停止前进”。 “西”字也一样,它最早的样子是这样的: 这个字形像一个人背着对着阳关,停下了脚步。因此“西”的含义就是“太阳在西边落山”。 “水”“火”“金”“木”“土”这五个最基本的地支,它们的古字形都是这样表现的: 这个字形像是站在中间的一个人面对着四面八方的行人让路的意思。

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当一个字表示某样东西的名字时,它的字形往往能够直观地表达这个东西的形状特点。但是,如果一个汉字表示的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,而是表示一类东西的时候,这个字的字形就不会直接反映这类东西的形状特点了。“南”“西”两个字就是这样,它们所表达的虽然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,但是由于它们本来都表示方向或者时间这样的概念,所以它们的字形都无法直接传达出这一类事物具体形状的信息。 正因为“南”“西”的字形无法表现出具体的事物形状,所以在用这些字组词或者造句的时候,就需要其他的相关内容加以补充说明了。

例如,我们说到“南方”的时候,人们一般会想到“阳光充足”“四季如春”等地区特征性景象,而不是具体指向某一个地点。再比如说“西方”,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它是“日落西方”的那个地方,而不是专指某个具体的西部城市。 同样的道理,“葫芦瓜”“西瓜”等词语中的“西”字也不能理解为西方或者西北部,而是指“阳光照射着西边的地方”——这就是“西”的古字形所包含的意义。于是我们看到,“葫芦瓜”或者是“西葫芦”,实际上说的是“向阳处生长的葫芦”,所以它是一种蔓生植物,而且是攀援生长在架上的。至于为什么叫“西葫芦”呢?原因就是因为它长在“西方”,或者说“太阳由东北向西南运行经过的地方”。同样,“西瓜”之所以称为“西瓜”也是因为“太阳由东南向西北运行经过的地方”适宜种植这种植物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