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骨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意思?
羊骨就是羊的骨头,可以做药材。中医认为,羊骨具有祛风、止痹痛、益肾气、强筋骨的功效,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、腰膝酸软疼痛、脚弱无力等症。
将羊骨熬汤,汤味鲜美,营养价值比较高,具有补气养血、滋养强壮的作用,是良好的补品。羊骨羊肉合用,可煎汤或煨熟食用,用于治疗气血虚弱、产后虚羸少力、不思饮食等。羊外肾,中医认为性味甘、微温,具有补肾壮阳、益精血的功效,用于治疗阳痿遗精、腰酸腿软,对肾阳不足型的女性月经不调、性冷也比较有效。羊肚,中医认为性味甘、平,具有养胃安神、止虚汗、生肌敛疮的功效,用于治疗胃阴不足、身体虚弱、食少、小便失禁、遗精、妇女乳汁少、疮疡溃后不敛等。羊胰脏,中医认为性味甘、平,具有养阴润燥、清火去黄、宁心止烦的功效,用于治疗热病伤阴、胃热消渴、黄疸、心烦不眠、大便干结等。羊脑,具有养心安神、平肝熄风、祛痰开窍、滋补强壮的功效,用于治疗神经衰弱、失眠、健忘、头晕、中风偏瘫、癫痫等。特别是用鲜脑,每次60克,浸米酒500毫升,5天后饮用(药渣可煮食),对治疗中风瘫痪比较有效。羊肝,性味甘苦、微温,具有补肝明目、清热止渴、治痨热咳嗽的功效,用于治疗肝肾亏虚、目暗不明、夜盲症、视物模糊、畏光流泪、口渴消瘦、乏力、慢性咳嗽、白内障、青光眼等。羊心,性味甘、平,具有宁心安神、祛痰止咳的功效,用于治疗烦躁不宁、心悸、咳喘痰多等。羊肺,性味甘、平,有补肺、治虚劳、咳逆、消渴的功效,用于治疗肺虚咳嗽、气喘、盗汗、消渴、小便频数等。羊肠,性味甘、平,有安蛔止痛之功,用于治疗脾胃虚寒、胃脘部疼痛及小儿慢性腹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