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焗鸡怎么吃好吃?
“无鸡不成宴”,这鸡还得是广东的靓鸡!作为广式茶点里非常受欢迎的点心之一,盐焗鸡历史悠久,早在清朝咸丰年就有记载。 做好的成品色泽诱人、皮爽肉滑、骨细髓浓。最妙的是连骨头都可以嚼得香脆…… 用来配粥那是再好不过了,一口下肚,唇齿留香~ 单独吃也可以,配点小酒,美滋滋~~ 用白切的方式做盐焗鸡,肉质更加细嫩。
【原料】
三黄鸡1只、海盐500g、姜5片、葱2段、白酒/黄酒适量
→ 制作步骤如下 → 第一步:准备一个干净的瓦煲(其他容器也可),里面铺上葱姜,然后把整只鸡放在上面; 第二步:加入海盐和少量白酒,盖上盖子,小火煨煮30分钟左右即可。(全程不用加水哦)
Tips: ①用砂锅做菜时,要注意安全,不要离人,以免干烧糊底; ②如果用的是电砂锅,时间到后可调成保温档,让盐焗鸡继续入味几个小时再食用会更香哦~
盐,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平淡的食物,却能化腐朽为神奇。盐焗,是我国古老的一种烹饪方法,是民间用来保存食物的一种手段。将粗盐炒热,将食物包好埋入盐中慢慢焗熟,使盐的热度渗透到被包裹的食物中,令其熟透。盐焗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鲜味和营养,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激发盐的渗透力。这看上去似乎有些麻烦的方法,经过厨师们的精心改良,现在,已成为一种令人惊喜的美味了。
盐焗鸡的由来,有多个关于它的美丽传说。相传,古时有一学子,进京赶考,途中遇上大雨受阻,恰逢一农家收留,学子感其恩德,临走之际,赠给农夫银两以示感谢,农夫执不肯收,学子执意相送。农夫为酬学子,把自养的家鸡杀死,用家里的盐巴把鸡包埋在热火烧过的沙里把鸡煨熟,赠学子食之,觉得鸡肉奇香无比,异常鲜美。学子考取功名回乡,再次品尝,赞不绝口,农夫将制作方法相告,学子将此美味带入宫廷,经过不断的改良与创新,味道越来越好,盐焗鸡由此流传天下。
相传清朝时有个书生名叫谢名珊,人称“珊哥”,在“三味书屋”读书。有一次上京赶考,回家探亲时带回一包用粗盐密封的鸡,乡亲们品尝后都说这鸡味道特别好。后来,乡亲们仿效此法烹鸡,此鸡成了远近驰名的佳肴,人们便把它称为“珊哥鸡”,即盐焗鸡。
相传在清乾隆年间,惠州府署的幕僚王恺从家里拿来一只鸡,嘱咐书僮用盐腌好,再用盐巴把这只鸡密封好,放进瓦煲里隔水炖,令书僮等他办完事回来时炖好就可以。王恺事完回来已经是夜深人静。他取鸡开煲,顿时盐香、鸡香、蒸汽缭绕。他顾不上夜深,把书僮叫来一起享受这种美味。后来,王恺卸任时把盐焗鸡的秘方送给了当年帮厨的苏东源。苏东源在惠州西湖孤树下,开设了“东源酒家”,盐焗鸡成了酒家招牌菜。
相传清朝末年,大鹏所城有一位姓赖的盐商,他从外地运来几十担盐,途中由于天气炎热,有一只母鸡误入盐堆生蛋未及时发觉,等到发现时,鸡蛋已无法清洗,扔掉又可惜,只好将就放在厨房。过了两天,厨师偶然发现那堆盐里传来扑鼻的奇香,连忙报告了主人。赖盐商走近一摸,烫手,拆开盐包,只见一只红彤彤油渍渍的熟鸡蛋,香气四溢,他忍不住尝了尝,又酥又香,味道独特,于是他灵机一动,将一只宰好的光鸡用生抽、五香粉、麻油等腌渍,把盐炒热后,把鸡密封在盐里,焗出了一只全鸡,品尝起来,味道果然鲜美,甘香无比,于是便把这种方法命名为“盐焗”。